環保新聞 NEWS

敢用、會用、願意用,在地循環展綠道,環保署與地方政府辦理「再生再利用粒料在地循環應用經驗分享交流會」

2020-08-10

環保署為鼓勵各單位推動再生再利用粒料在地循環應用於公共工程,於今(10)日在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指導下,與新北市政府、桃園市政府共同舉辦「再生再利用粒料在地循環應用經驗分享交流會」,國內中央、地方之工程及環保單位共約有150人共襄盛舉。本次交流會展現地方政府透過完善供料模式與導入品質管理之成果,以使各工程單位樂於響應在地循環,達到節流、減碳及展綠;另循環經濟推動常涉及跨單位合作,希冀透過新北市政府及桃園市政府之整合經驗分享,建置適材適所分流循環應用機制,以提供各單位參考。

2020年地球正面臨氣候變遷、資源耗竭及健康危害等嚴峻環境,促使全世界思考是否該逆轉全球化而加速建立區域性供應鏈,如運用循環經濟思維,透過用心設計及創新變革,讓資源成為可回復、可再生,建立資源循環圈,如能源轉型及提升資源使用效率,確保地球有限的資源能夠以循環、永續的方式持續使用。

環保署近年積極推動「再生再利用粒料循環運用於公共工程」政策,除國內許多公共工程單位廣泛使用外,今年為減少天然資源開採及運輸所衍生的碳排放,更加強推動在地循環,並獲得新北市政府及桃園市政府大力共襄盛舉,將人類享受經濟活動衍生的產物,如垃圾經焚化爐處理後產出的焚化再生粒料、路面長年使用受損後產出的瀝青刨除料、建築所需要鋼筋在生產過程產出的電爐碴等,這些經濟活動所需要的原料,都來自天然資源,經投入製程而轉變為廢棄物或副產品,雖減少一些原始效用,但再透過部分程序或資源化技術轉換,使資源具有可回復性及再生,在符合環境友善及工程安全前提下,作為道路或民生工程的替代材料,再重新導入循環,進而降低天然砂石的開採量,減少對地球的索求,亦重新建立區域性產官學合作供應鏈。

新北市將瀝青刨除料運用新工法與新技術,在八里區中華路以冷拌再生瀝青混凝土及取代天然粒料用於級配基層進行試辦,可提升刨除料再生循環使用率及解決堆置問題。另焚化再生粒料拌合於控制性低強度回填材料,並透過府方供應控制性低強度回填材料制度,提升基層同仁使用意願。新北市政府表示,未來將持續力行節能減碳,並以符合環保之綠色工法、材料及設計與再生能源利用,以營造永續之低碳社會與發展低碳經濟,兼顧廢棄物再利用與永續發展。

桃園市則是廣泛使用再生再利用粒料,並獲得金質獎與國家永續發展獎之殊榮,其中氧化碴已使用超過1萬噸於龍潭高原路、美國路、八德豐德路、新屋107線、楊梅獅二路、龜山華亞一路、及蘆竹新闢道路等工程,另也以瀝青刨除粒料使用在平鎮石門大圳巡防道路、楊梅區消防道路等,應用粒料超過2萬6千公噸,而焚化再生粒料也創新使用於土壤穩定。桃園市政府表示,再生再利用粒料可減少天然砂石開採,避免垃圾大戰及解決廢料堆置等環保問題。

環保署表示,再生再利用粒料是經檢驗合格的產品,除料源資訊透明化、完成頒訂相關施工綱要規範及編撰各用途之使用技術手冊外,各地方政府已陸續導入第三方驗證機制,輔導供料機構及使用機構正確合法地供應與使用,創造更友善的循環環境,以使工程人員敢用、會用及願意使用,進而使各界及民眾安心。現今歐美、日本及新加坡等先進國家,大多數的道路工程所需要的材料,多以替代材料取代天然砂石,甚至視同產品在市場上販售,而在臺灣,每一年道路工程及民生工程所需要的砂石使用量至少達1,500萬公噸以上,而這些人類享受經濟活動而產出的資源物質也約莫1,500萬公噸,希冀在不久的未來,可以向歐美日等先進國家看齊,透過適材適所再利用,建造更多屬於再生的綠色道路!

1090810照片_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致詞-1.JPG

1090810照片_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致詞

1090810照片_全體大合照-1.jpg

1090810照片_全體大合照


L
O
A
D
I
N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