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新聞 NEWS
「偷排剋星」新技術亮相 土水英雄跨域合作共創永續綠生活
2020-07-29
環保署為展現土壤及地下水研發技術成果,拓展土水實場應用藍圖,今(29)日舉辦「2020土水跨域技術產學發表暨技術媒合會」,發表國內專家學者最新水土整治研究技術成果,並分享產學團隊的合作經驗,要媒合地方環保局、相關污染行為人、關係人及相關產業之顧問公司,將技術實際應用在污染場址的改善上。
包括首度展出的「偷排剋星」樹脂縮時膠囊、「客製修復」全方位污染藥劑、「長效節電」綠色電解、「一覽土水」三維光纖掃描系統等整治藥劑及設備現場實物操作,由於參展技術件件具備高度應用潛力,吸引各界土水企業領袖、學界專家及莘莘學子們,超過200人次熱烈參與。
環保署張子敬署長於開幕致詞時表示,相較於空污、水污、廢棄物等環境議題,土水整治較晚受到重視。直到1987年「鎘米事件」重金屬污染農地,當時只能把米燒掉、把土地圍起來,可說是一籌莫展,後續又有更複雜且傷害勞工的RCA污染事件,才喚起台灣展開修法,直到2000年完成《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終於有了管制工具與機制、訂出污染標準,並成立土污基金以推動防制、整治。至今20年的努力成果,也到了檢視與回顧的時候。
張子敬表示,當時環保署對全台農地展開全面調查,並對污染區塊進行整治,有成功也有失敗,歷經許多努力經驗,目標明年將完成所有污染農地的整治。未來農地污染防制的重點放在「有效監控」,若發生污染「一定要找到兇手!」
張子敬直言,農地的土壤污染大多僅在表層,相對來說還算簡單,但工廠、工業區造成的污染涉及重金屬、化學、含氯有機物等,甚至已經影響到地下水,因此環保署不斷尋求徹底解決的方法。由於從國外引進的技術不一定完全適合台灣,因此環保署也推動國內學界自行研發,至今已投入新臺幣2.9億元鼓勵研究,並完成262案污染整治及調查技術研發工作,獲取23項專利及5項技術移轉洽談等豐碩技術研究成果,估計每年創造2.03億市場效益,帶動230~350人次就業機會。
張子敬表示,預訂明年科研模場專案經費再提高至5,000萬元,達「厚植學研,碩果產業」目標。不僅是要有能力解決國內的土水污染問題,更盼形成產業,並有力量分享、幫助新南向國家。
環保署說明,本次發表會為了讓民眾親自體驗技術成果,特別展出3類6項具模場試驗成功案例。有調查類由國立臺灣大學張尊國教授團隊研發「偷排剋星-樹脂縮時膠囊」,污染熱區無所遁形,以及國立交通大學張良正教授團隊研發「三維光纖掃描系統」,水文地質一掃全貌。藥劑類由國立中山大學高志明教授團隊研發「全方位污染修復藥劑」,環境友善節能減碳,以及國立中央大學陳師慶教授團隊研發「本土高效型菌劑」,高效脫氯解決場址問題。整治類由崑山科技大學吳庭年教授團隊研發「綠色電解設備」,節電長效整治最佳選擇,以及國立中興大學張書奇教授團隊研發「複合型藥劑及環保多孔濾材」,快速降解含氯達無毒性、污土高效轉型多孔材,落實綠色永續精神。
本次會議另一個特色,同時邀請由環保署補助計畫的4組產學團隊簽訂合作意向書,分享實務合作經驗,傳授產學共贏策略,更在深入交流間,引導各領域與會者產出跨域思維,激勵技術產業化。
環保署表示,本次以「推展技術成就,廣宣研發量能」為推動亮點,邀土壤及地下水領域重量級講者國立交通大學黃志彬教授演講「地下水有機污染物整治技術之未來發展」,透過國際觀點分享地下水資源重要性,提供大家污染整治的未來新觀點。
另安排18位專家發表具潛力技術,讓與會者擁有多元技術觀點,突破傳統整治思維,同步開放線上即時互動,實場面臨疑問一次解惑,創造後續產學合作機會。當日全時段發表及與談中,講者帶領與會人員一起沉浸在前瞻技術殿堂,從聽眾投入及互動神情,能感受到全場反應熱烈,激起更多技術及媒合的交流!
環保署表示,將持續關注技術落實場址之成效,掌握我國土水技術發展動態,串聯產學技術發展鏈,再次展現「臺灣隊」充滿創意、互助合作的能量,攜手復育土淨水清家園。
1090729照片_環保署長張子敬參觀技術研究成果及設備展示1
1090729照片_環保署長張子敬參觀技術研究成果及設備展示2
1090729照片_環保署長張子敬參觀技術研究成果及設備展示3
1090729照片_環保署長張子敬參觀技術研究成果及設備展示4
1090729照片_環保署長張子敬致詞
1090729照片_全體大合照
Tag:新聞來源: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土污基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