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新聞 NEWS
土污基管會二十年紀實發表 邀您一同傾聽大地感受萬物迴生
2021-11-12
「臺灣專屬的土地醫生」環保署土污基管會成立至今(110年)已屆滿20年,長期推動土壤及地下水整治與預防,今(12)日於臺北市中山堂光復廳舉辦二十年紀實發表會。除歷任執行秘書齊聚回顧一路歷經的大小污染事件與對土地的深厚情感,環保署更特別邀請各縣市環保局與產、官、學、研及各界戮力於土水整治的人士齊聚交流,感念無私奉獻,也期許土污基管會未來以「預防土地污染」為目標,讓土地不再受傷害,並持續發展污染土地管理制度與新技術。
以「大坔回生」為主題,環保署回顧20年來臺灣土壤及地下水整治復育的重要成果,更透過經典案例呈現土地從污染到逐漸恢復生機的故事,強調土基會的工作為承載島嶼的生命並推展土水保育的新篇章。
「未來除了著重預防,讓土地不再被污染,重點更在於開創」環保署長張子敬回顧,民國89年土污法通過,授權環保署徵收土污基金進行土水整治,90年土污基金會因此成立,20年來在整治實務面、法律政策面及科技運用面上不斷創新成長。首步為有系統調查收污染農地,一千多公頃農地將於今年底全數完成,未來則將整合農田水利署、環保署督察總隊、水保處一起合作,運用科技,從有系統的監測底泥、灌概水道即早預防農地再遭污染,並揪出污染行為人。
至於事業污染場址,全台目前尚有57處。張子敬指出,由於難度更高,目前仍在努力中但也陸續看到成果,例如RCA、中石化等案。環保署正視部分案件,如水金九地區的「台金」重金屬污染,由於整治經費龐大,但整筆土地遭列管而無法利用,污染人無力負擔而整治進度停滯的困境,將拋出合理利用、低利貸款等政策,以尋求突破,展開更積極的整治行動。
張子敬指出,臺灣持續與條件類似的亞洲國家分享經驗,已經連任6屆亞太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工作小組主席國,包含臺韓雙方同意展延「臺韓土壤及地下水保護技術合作備忘錄」16個月至111年12月,今年12月將更首次與泰國自然資源與環境部合辦「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技術交流會議」,國際成績相當豐碩,可以說是亞太地區的樞紐角色。未來除經驗分享,更盼能以專業實際協助整治,環保署將對相關技術與案例發出認證,成為業者走出去的助力。
環保署指出,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氣候,將使土壤因為生態系統崩解而難以維持原本功能,環保署近年除大力擴展土壤污染整治,更積極推動綠色整治,以友善環境之方式,減少整治過程產生之污染與排放,同時師法自然與生態工法。
環保署統計,截至110年10月底,列管受污染農地場址約1,196公頃,其中已完成改善約1,108公頃(約93%),同時為加速國內污染場址改善,並建立技術典範,已研擬3階段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調查及整治技術認證制度,第1階段為「污染場址完成整治技術證明」,已核發7案,尚有14案審查中;第2階段為「有效性整治技術證明」,預計於111年開始實施,現正研擬相關執行方式,第3階段為「環境技術查證」,遵循ISO14034國際標準對技術的表現能力、創新性與環境友善程度作系統性的評價,從土壤及地下水整治技術出發,逐步涵蓋其他環保技術,並透過國際組織互相認證的方式,幫助國內環保技術進入國際市場。
環保署長期投入資源,推動產學合作,每年創造2.23億元產值,帶動市場255~384人次就業機會,同時加值技術發展,於11年內累積投入3.5億元,補助309件科研計畫,成功媒合73件技術應用於污染場址擴大試驗規模,亦完成170篇國際期刊投稿,取得23項專利、5項技術移轉,培育800位土水專業人才,創新研發成果亮眼。
針對部分污染場址因改善能量不足,或地質環境等因素,長期無法解除列管,環保署已於110年5月12日訂定「污染場址分區改善及土地利用作業原則」,明定分期、分區之改善、利用與管理之作法,俾利地方環保主管機關受理「褐地活化」案例執行審查時有更明確依據;亦建構褐地活化個案之溝通平台,就關注場址之責任主體、當地利害關係人達成土地利用共識,輔導其提出污染改善計畫,落實公民參與機制,促使污染土地獲得積極改善與管理,儘早恢復土地利用效益。
藉由土污基管會20年紀實發表,張子敬署長同時也感謝在背後默默耕耘的各界人士,貢獻畢生所學協助環保署不斷地進步,解決各式的環保難題,環保署也邀請民眾一同閱讀,了解臺灣在地的土水故事(土污基管會紀實宣傳網頁:http://20thsgw.ftis.org.tw/)。
土污基管會二十年紀實發表會張子敬署長致詞
見證儀式大合照
活動全體大合照
簽書活動大合照
蔡鴻德副署長、葉俊宏主任秘書與歷任執行秘書進行簽書活動
Tag:新聞來源: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土污基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