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新聞 NEWS

華麗變身的廢液晶玻璃,與電鍍產業水資源循環共享雙贏

2021-04-27

保署與工研院共同開發廢液晶顯示器(LCD)玻璃高值再利用技術,把廢棄的LCD玻璃轉化為能吸附重金屬的孔洞材料,用於電鍍產業製程水的循環處理增加高值化應用管道,並估計每年造就30萬公噸以上之電鍍製程水資源循環使用,減少三分之一重金屬污泥的產生,開拓新臺幣1.2億元以上的循環經濟價值。

臺灣每年約產生8,000公噸的廢棄LCD,現行廢棄LCD經拆解及分類後,LCD的玻璃採物理處理或掩埋。環保署與工研院共同開發高值化循環再利用技術,將LCD玻璃中的液晶取出,純化至符合產品規格後,回到製造程序再製成LCD產品,此液晶回收技術已成功技術轉移至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使用。而剩餘的玻璃由於其硬度、熔點比普通玻璃高出許多,所以無法和普通玻璃一起回收重複使用,現在利用開發的技術,將LCD玻璃改質、熱處理,在LCD玻璃上製造出無數個奈米大小且具有吸附重金屬能力的孔洞,使LCD玻璃轉變為能吸附重金屬的「LCD玻璃奈米孔洞材料」,並應用於電鍍製程水的處理。製程水中的金屬停留在吸附材料的孔洞內,流出潔淨水並回到電鍍製程中重複使用;若當吸附材料飽和時,還能將金屬脫附出來回收使用,或是將已吸附金屬的孔洞材料再轉做其他的應用。

為了驗證「LCD玻璃奈米孔洞材料」的運作成效,已分別於彰濱工業區的電鍍廠及彰濱工業區服務中心鹿港區金屬表面處理專區廢水前處理廠,完成長達一年以上的測試驗證,所設置的製程水的吸附系統每日可處理50公噸電鍍製程水,處理過後之電鍍製程水能夠循環回到原電鍍製程中使用,且處理過程不需像化學沉澱法需額外添加藥劑,產生重金屬污泥。因為污泥減少產生,約可減少三分之一的處理成本,可謂「一魚多吃」的多贏技術。

環保署呼籲,電鍍產業皆可導入應用LCD玻璃奈米孔洞材料吸附重金屬技術,不僅幫原先要廢棄的LCD玻璃找到高值的應用管道,也能協助電鍍產業建立更好的水資源循環方式,共同創造多方面的經濟循環新價值,資源永續循環使用,為愛護地球盡一分心力。

LCD玻璃與電鍍產業水資源循環共享雙贏-1.jpg

LCD玻璃與電鍍產業水資源循環共享雙贏

玻璃奈米孔洞材料實場應用-1.jpg

玻璃奈米孔洞材料實場應用

吉祥電鍍廠實拍-1.JPG

吉祥電鍍廠實拍

污水廠吸附模組-1.jpg

污水廠吸附模組



Tag:新聞來源: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回收基管會

L
O
A
D
I
N
G